新闻网讯(通讯员陈张帆卢力张永花李玲)2018年5月25日下午,在文华学院15周年校庆之际,外语学部召开了“个性化教育分论坛暨外语学部学术研讨会”,为校庆献礼。
大会由学部副主任张永花老师主持,外语学部全体教师及行政、教务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学部主任陈俊森教授强调了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肯定了外语学部教师们在推进个性化发展、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
学部副主任李玲老师首先做了题为“新时代的外语教育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大会发言。李老师通过对比分析外语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引出了个性化教学理念提出的背景,并介绍了国家层面精神的指引及重量级教学文件的颁布。李老师还谈到国家标准的研制为教师们及时反思英语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并提出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理念需要与校本实际相结合,构建特色化的外语专业教学体系,深化以课程为核心的外语教学改革,搭建输入与输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空间。
随后,日语系主任邓佳老师与学部党委书记郝喜明老师分别从“外语实训课程”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两种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个性化教育的推进方式。
邓佳老师首先介绍了外语校内实训课程的实施目的与特点,并总结了外语学部实训课程相较于5年前在内容、主题及评价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资源内容不全面、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实训课程的开设意义,二是要明确每一门实训课程的课程定位,三是要加强实训课程教学理念知识的学习,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郝喜明老师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外语学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通过比较学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之间的位差,外语学部学生目前存在平台操作、办公软件、职业素养三方面空白的状况。基于此,郝喜明老师提出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模式优化: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实训平台为导向,强化学生实操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强化学生第二外语的学习。
夏云宏老师和吴颖老师就以上两位老师的发言谈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并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协力、积极努力,就一定能把外语学部个性化人才培养做实做好。
紧接着个性化教学分论坛,外语学部举办了2018年首次学术研讨会,作为校庆活动的一个环节。本次研讨会主要由大学英语系的徐若梦老师和英语系副主任张畇老师就她们擅长的学术领域作报告。
徐若梦老师在会上做了“项目申报策略及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技巧”的报告,徐老师先从项目的本质、怎样思考、怎样定位、政治导向正确四个方面厘清项目的本质是投标,申请项目时要注意招标方的需求,认清项目本质才能提高命中率。徐老师接着讲解项目书的撰写技巧,她从选题的价值性、指向性、标和推陈出新等角度,强调选题精准定位的重要性。肖洁老师在点评环节高度赞扬徐若梦老师丰富和优异的科研成果,感动于徐老师的无私分享,并谈到了自己对科研工作的理解。
张畇老师报告的题目是“学术方向的确定及学术论文写作方法”。首先她区分了外语科研的性质,它既是人文学科,又需要有跨学科的视野。科研方法需要理论思辨,又需要有实证检验。基本对象是某种特定语境下的人,需要主动运用语言政策和语境。其次,张老师列举了科研方向的五个关键词:主动、项目、成果、独立和心态。同时,她总结了四种学术论文的类型包括理论思辨型、文献综述型、实证数据型和短论文型。夏璐老师对张畇老师的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她高度赞扬了张老师出色的科研能力,优秀的科研成果,对张老师将科研视为日常工作的心态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认同。
外语学部高度重视本次“个性化教育分论坛暨外语学部学术研讨会”,于本学期初就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与部署。五位发言老师按照学部要求精心准备,与会老师们也积极展开思考,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老师们表示,这一活动加深了大家对于学校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认识,也促进了科研方法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