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官网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校友黄娟的大学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8 浏览次数:

黄娟,2014级外语学部英语专业的一名毕业生。2018年6月从文华学院本科顺利毕业,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曾被学校派往新西兰进行海外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以下是黄娟的自述。

回忆起我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很遥远但又很亲切,亲切的是我很感激我的大学,也很感激大学时期的自己,是那样的坚韧才给了现在的我自己这些机会。

谁的青春不迷茫,这话一点也不错,我的迷茫在高考前后表现的最为显著。高中时抱着学理科就业机会多的想法,我直接选择了理科,可是高考之后才发现我真的不是学理科的料。高考之后填志愿时一团浆糊,不熟悉学校不熟悉专业,只觉得哪个顺眼就填哪个,卡着二本的线上了二本再说,于是天南海北地填,什么沈阳、云南、湖南、山西的学校都写了。其实我从小成长在武汉,根本不想离家太远,结果最后掉档了,被文华学院录取了,当时因为调剂折腾了一大圈,要求已经放低了很多,最后到了只要“有书读”就行了的地步,一看学校在武汉,太好了,总算有点安慰。

当我迷迷糊糊地满足于总算有了大学可以上的时候,殊不知我的父亲早已清楚地看到了我大学阶段应该走的路。我的父亲从小对我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总是要求我不遗余力,做到最好,我上了武汉市的重点中学,为考大学做准备,当我高考出来这样的成绩时,我知道他肯定失望透了,但是他没有放弃我,而是告诉我,我还有机会,那就是考研。

大一,拥抱新的生活。像一只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兔子一样,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大学的校园,第一次见辅导员,第一次见室友,第一次住学生宿舍,第一次离开家……原以为摆脱了老爸的唠叨,结果变成了微信线上唠叨,我知道那不是唠叨,是督促,是鼓励,是不放心。大一的课程比较轻松,课余时间也四处玩耍,但是学习上我不敢懈怠,认真对待每一门课是我一直以来的态度。英语是我比较喜欢的专业,再加上本来英语底子也不错,学起来很有成就感,特别是上台做Presentation的时候,以前我只要当众说话就特别紧张,就连上课发言也是。所以为了训练自己的胆量,我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查好资料,并自己演练好几遍,确定没有问题然后上场,令我意外的是,每一次这样准备过后,当时台上现场的表现总是比我预期的要好,讲完之后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的反应和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激励我做得更好。而且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原来简单的一门英语课,当成为专业之后,听说读写译每个专项都称得上一门学问,比起应付考试,学习让自己真正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是更令人开心的。

我觉得我的优势潜能也在这里初露头角,我能够静下心来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全部的努力。原来那些自己十分害怕的任务,其实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只要自己全心全意,努力做好准备,去迎接挑战,往往比自己的预期效果要好。而且会想打怪升级一样,自己打的怪物越多就越有助于自己升级,并且更有能力面对新的怪物。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不会再对那些看起来很难的东西望而却步,而是寻找方法去解决只要找到突破口,付出努力,做好准备战胜一切困难。这也为我以后的考试、考证、考研提供了很好的备考思路。

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校内外各种各样的学术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湖北省翻译大赛等等。刚开始我报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也不在乎能不能得奖,只是想去体验一把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去参加英语比赛的感觉。可是不出意外,现实让我清醒了,一次次地失败让我明白了我自己认为学到的东西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同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原来华师、武大的学生可以那么优秀。我意识到像高中一样仅仅依赖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开始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开始泡图书馆,研究课外书籍,和老师们探讨学术问题,不浮躁,不轻易满足,静下心来积累。

大二,提升自身价值。除了从未放松的学业之外,我也注重实践。第一次打工并不是和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是大一的寒假,我不想总是在家待着,想发挥一点价值,工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有事做,体现价值。于是我在一家餐厅打工做服务员,不到两周我的工作热情就被形形色色的顾客浇灭了大半,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样的工作和学识学历没有一点关系,只要有手有脚,没读过书的成年人都可以做,无形中就忽略了我的专业和学识。自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看重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过程中,使其发挥价值,也有助于自己走进社会工作环境,是对自身的历练。

大一升大二的那个暑假,我找到了在长颈鹿美语当英语助教的工作,经过了一开始的新鲜感之后,我发现这毕竟是给辅导幼儿学习英语,更多的是需要照顾小孩儿的耐心和亲和力。所以我继续寻找,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我在茱莉亚英语当英语助教,这儿主要是辅导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在那段时间,我真正体验到了教学的感受,原来学生不认真学习,老师会这么操心;原来在每上一次新课的背后,老师会提前准备这么多东西。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最有成就感的是将知识以我自己理解的、符合逻辑又容易记忆的方式教给学生,这样他们就能过目不忘。在大三下学期到大四的那一年,我在武汉传神翻译公司做公证书翻译项目,虽然与专业翻译有些关联,但是缺少了与人的交流,比不上我对教学的喜爱。在那些实践过后我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到实践当中,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和人交流,与人分享,带给学生一些灵感和帮助,朝着教师的方向前进。

大二的第二学期,我们即将迎来英语专业四级的考试,每个人都在积极备考,老师们也都在课上课下地指导我们分析解题。时间一晃专四考试就结束了,我只记得那年的考试题目很难,和平时的训练很不一样,走出考场的每个人都忧心忡忡,我也是如此,很没有把握,只觉得如果学了两年英语却连入门级的考试都过不了真的会愧对我的父亲。结果成绩出来,我不仅及格了而且还取得了“良好”成绩,我那时还不敢说是我自己平时学得扎实,只觉得大概是走运吧,以后不可能每次运气都那么好,还是好好学习,好好积累。

大三,未来不再迷茫。进入大三,气氛开始紧张了起来,首先面临的是选择专业方向,翻译、教育和商务,基本上大家现在的选择和自己未来想从事的工作都有一定的联系,可是我对这三个方向都不是特别感兴趣,换言之就是不想以后一直从事这样的工作。大三,考研被提上了日程,这项大工程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考研的专业院校选择一直让我很头疼,那段日子我又陷入了迷茫。

在那段日子,我们以前的口语课外教老师Phred常常和我聊天,也邀请我去他的家里玩儿,他是我最喜欢的外教老师,他幽默风趣,他的课堂丰富多彩又不失活泼,所以即使大三没有他的课了,我们课下还常常联系。当我进到他家时我就被墙上挂着的书法作品吸引了,还有他家里摆放的大大小小的中国书籍、文化作品、饰品等等,我才知道原来他对中国文化这么感兴趣。随后他跟我说他觉得中国的汉字很奇妙,还问了我一些关于汉字的问题,比如“花”的由来,还有语法方面“的、地、得”的区别,本来他是我的英语老师,现在我变成他的“汉语老师”了,而且我给他讲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时候真的调动了我全身的积极性,我会想各种办法,举各种例子,比如用英汉对比分析的例子让他理解汉语的表达,当这些方法奏效的时候,我真的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后来我得到了一位老师的指点,计划备考《国际汉语教师证书》,我有计划地在备考期间看完了专业书籍,并认真刷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会说汉语真的不一定会教汉语;原来汉语真的有那么厚一本的汉语语法书,而且有时候比英语更不好理解;原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文字句法等各个方面。作为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新人来说,努力学习之后,我通过了笔试,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并且我想继续研究下去。这时候我突然想到我考研就可以考这个专业啊,这样我本科所学的英语可以在教学和生活中用到,专业课方面我还可以继续深究,又能帮助更多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该多么有意思。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因为可以将所学与所爱结合在一起,一直指引着我为此努力,走向一条全新的路。于是我搜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各种报考信息和资料,开启了跨考之旅,是这将近三年的学习和实践给了我方向和目标,我的未来从此不再迷茫。

深知跨考专业课基础我几乎为零,所以我将有限的空余时间大把大把地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学习当中。庆幸的是,当时文华学院也有这个专业,虽然那是最后一届,我立即去蹭课,跟着汉教专业一起听课,并且自己啃专业课书籍,课后及时问专业课老师我难以理解的地方,希望老师指点一二。渐渐地,我的专业课知识脉络逐渐清晰,弥补落下的课程。由于想留在武汉,我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也是联系比较近的高校,考研的目标更加清晰地设立起来了。

一边备战考研一边修英语专业的课程,压力确实比较大,我一直鼓励自己,这些知识学到了就是自己的,以后都用得到。到了大三升大四的那个暑假,我整个暑假都没有回家,扎根图书馆埋头学习,期间还通过了《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的面试,也准备好了毕业论文开题。那个暑假是我经历过的最充实也最舒服的暑假,充实的是每天从早学到晚,舒服的是我可以每天从早学到晚,那样的日子真的很难得。

大四,鼓起勇气向前冲!为了考研,准备着准备着就大四了,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了。图书馆里背书的声音此起彼伏,眼看着“肖四、肖八”的到来倒数着日子。大四所有必修课程结束之后,我起的比平时上早自习还早,晚上直到图书馆闭馆才回宿舍,吃饭、走路、洗漱时都在背书。那时候的我只坚定地走考研这一条路,那是还未上大学时就播下的种子,如果你问我万一没考上怎么办,我只能说我不知道,因为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考研初试前不到两个星期的时候,一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趴在图书馆桌子上午睡,醒来之后,我看着自习室前方一个个埋头学习的身影,不知怎么就留下了眼泪,而且止不住地流眼泪,在那之前什么都没有发生,我愣了一会儿明白了,我应该是担心自己考不上,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产生这种想法。可能是成日的埋头苦读,把这种担忧藏在了内心最深处,但还是会在不经意间从潜意识里流露出来。但我知道,担心是没有用的,我只记得一句话“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初试结束过后,我马不停蹄地投入毕业论文写作,复试备考和专八备考当中。在考研复试中,平时英语专业课上训练的听力和口语立刻发挥了作用,我拿到的证书也助我一臂之力,我顺利通过了复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打好基础很重要,正是因为大学时期栽了树,到后面才能乘凉。最后专八也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顺利通过,最后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用汗水浇灌的大学生活,不留遗憾。

总的来说,通过自身经历,我得到了非常有价值的三点感悟,不仅是针对大学生活,甚至是对以后的人生来说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第一,生活要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刚开始可以是一个大的目标,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将这目标逐渐变的具体、细致、清晰。有了目标之后,还要有合理的规划并且严格执行,只有每一步都做到了,走稳了,目标才会离自己越来越近。

第二,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在前期的铺垫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这都是在积累,不要觉得这和自己现在要做的事情没有关系就不在乎,说不定日后的某一天就派上了用场,前面栽树,后面乘凉。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奇妙,不只考那些为考试准备的东西,更要考自己平时有没有认真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人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生活不会让你处理完了一件事情,再给你安排下一件事情,事情总是该来的时候一窝蜂地就来了,所以不要找借口说完成不了,因为还有别的事儿,也不要抱怨自己总有好多事儿要做。重要的是自己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同时做好两件事或几件事。我在备考专四时,为学校的汇报演出加紧排练;在考研备考过程中,完成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参加了传神翻译公司的专业实习,参加了三好学生标兵答辩,完成毕业论文等等。相信自己,高效利用时间,这些事儿都能在同一时间段完成。

大学时光匆匆而过,现在回忆起来大多都是美好,美得让人充满留恋,当然也有苦涩,太苦了,苦得再也不想再来一遍。大学真的是一所美容院,不仅能让人的外在改变,更能净化人的心灵,增强意志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比如将我从一名理科生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文科生,遨游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同时也用自己努力的成果报答我的父亲。所以好好珍惜这大把大把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时光,以后这样的时光真的太少了,用来投资自己,绝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