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bel是一个特别可爱的,特别有热情的老师,她总能看到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亮点,并且鼓励学生发扬这些特质。她和学生相处总是比较和谐的,愿意与学生交流,和学生建立友谊,我觉得这是一个老师身上最宝贵的特点。
——15级英语刘萌
陈美思:找到“良师”与“益友”之间的平衡点
18新闻桑杨艳
人物简介:陈美思,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英语系,同时获得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位证。曾在新动态国际英语(全国十大英语培训机构)中籍英语教师。2011年9月进入爱丁堡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攻读硕士,次年八月毕业。进入文华工作的六年里,荣获“文华学院优秀潜能导师”,“文华学院教学质量一、二等奖”,“文华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第六届外教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省三等奖”等奖项。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与人之间的性格也不尽相同。而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所差异,所以有的老师很温柔,有的老师很严厉。太过于严厉的老师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而理解与喜欢,而太过于温柔的老师一般不能更好的控制课堂。要做“良师”,也要做“益友”,他们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这是陈美思执教以来一直探索的方向。
只想做一名单纯的人民教师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想做宇航员,有的人想做医生,还有的人想做律师......而对于陈美思来说,她的梦想便是做一名人民教师。2010年4月,即将从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的陈美思应聘上了新动态国际英语的英语老师,刚刚入职的她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可在这里工作了大半年后,这个有着一定商业性质的工作让她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这与我心中所向往的单纯的人民教师是不是不太一样?几经考虑,陈美思做出了“转型”的决定。她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对校长说:“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商业化的东西,它应该更有一种人文关怀。”对于陈美思的这个想法,校长只表示:“你有本事你就去大学啊。”
从那之后,校长的话始终如一块大石头压在陈美思的心上,不服气的她带着她“教书育人”的理想开始了新的征程。那时的她一周只能休息一天,她便把那一整天都花费在图书馆里。培训机构教学的压力和考试的压力如同两座大山,沉沉的压在陈美思的肩上。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期间的心酸与困难只有她自己知道。越努力,越幸运,她几个月来的汗水换来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的offer。
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后,陈美思来到了文华学院,开始了她真正的理想中的老师的生活。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她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陈美思在成为文华的老师之前,便在心中构想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学老师的状态。陈美思明白,经师易通,人师难遭。来到文华学院后,她一直希望自己像《死亡诗社》中的基汀老师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导学生。在刘萌大一的时候,陈美思便推荐她参加外教社演讲比赛。作为新人的刘萌对比赛多少有些害怕,陈美思便不断的鼓励她不用担心。但人类的恐惧会因为别人灌输的鸡汤而消失吗?当然不会。陈美思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她开始对刘萌进行耐心的指导。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辅导,在陈美思帮刘萌改完她的演讲稿后,陈美思会主动的约刘萌练习,然后指出她的问题。在陈美思的细心指导下,曾经对自己演讲风格迷茫的刘萌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从大一到大三,刘萌每年的比赛都参加了,并且还拿到了外教社演讲比赛和外研社演讲比赛的二等奖。当刘萌回忆起这段时光,她清楚的记得大三那年连初赛都没有过时的伤心,是陈美思告诉她,比赛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结果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几年来学到的东西。
与学生成为朋友才能做好老师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意思是学习以得到名师的指点为珍贵,也以得到真正的朋友而珍贵。当老师成为朋友,那便更是弥足珍贵之事。“幽默”、“可爱”、“有亲和力”是陈美思的学生普遍对她的评价。陈美思一直认为与学生成为朋友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太过于严厉只会让学生疏远,那样便无法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就更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陈美思从来不会让课堂死气沉沉,她会在上课的前一天便拟好课堂的活动,争取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每堂课前给学生推荐一首歌似乎已经成了陈美思的习惯,她喜欢与学生分享美好的事物,她很希望自己分享的东西能给自己的学生带来收获。她曾在课堂上推荐过《喜福会》,有一位学生看后特别有触动:她因为没有考上一本院校而特别自卑,在父亲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更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在看了陈美思推荐的《喜福会》后,这个学生慢慢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渐渐与父亲之间的隔膜也消失了。
陈美思如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换来了学生们的真心爱戴。在陈美思带了一年的学生要分开的时候,那个班的几位学生主动地约在一起给陈美思录了一个小视频。视频中的学生对着镜头一一吐露出了自己心中想对陈美思说的话。“陈美思我爱你,你是一个可以做朋友的好老师”是同学们提到次数最多的一句。不仅如此,让陈美思更觉得温暖的是每年都能收到同学们吐露真心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有的写着对陈美思的看法,有的画着陈美思的肖像,还有的表达了对陈美思的祝福。但不管表达的形式如何,表达的感情都是“陈美思是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可以做朋友的好老师。”
在陈美思收到的学生的反馈中,最值得纪念的可能就是16级的一位学生在她大一的时候送给了陈美思一本小册子,里面记录了一整年时间里陈美思课堂上的点点滴滴。“见到Mabel的第一眼觉得她是一个很酷的老师,慢慢相处下来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温柔乐观像朋友一般的老师。她的每一堂课上必不可少的是她的热情带给我们的笑声,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我感觉到了大学课堂的乐趣。”
“良师”与“益友”之间需要平衡
“亦师亦友”是每个学生都希望遇见的一类老师,但这中间的平衡点在哪里,陈美思一直在寻找。陈美思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但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觉得陈美思是一个朋友,那上课时学生会很难控制,他们会觉得陈美思和他们是朋友,老师不会让他们挂科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陈美思会在对作业的要求上十分严格。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陈美思会认真的查看,挑选出作文中写的好的句子。她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查重,减少学生的侥幸心理。对于学生犯得错误,她会狠狠地批评。“夸奖一个人确实可以促进他,但只有夸奖没有批评,就不能让他们看清自己真正的实力。”
一个成年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能维持20分钟的时间,要吸引同学们认真听课,上课的模式就不能太过于单一。为了做到这一点,陈美思会绞尽脑汁的考虑上课时的活动,有时是让他们以“开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有时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是陈美思的目的之一。每当站在讲台上,陈美思就变得异常有活力,她不会因为自己的私事而去影响这堂课的质量,当氛围到达这个点后,她会毫不保留的绽放她的热情。但对于这种特别燃炸的课堂,她会思考这堂课学生是否学到了东西,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学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收获。这时,作为“益友”的陈美思就会找到学生去了解情况,问问他们对课堂的感受。
世间的能量是守恒的,当放出的能量太过于多的时候,人们就特别需要给自己“充电”。陈美思在课堂上一直燃烧自己的热情,课下的的她,偶尔也会觉得疲惫。这时,她会把自己藏在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听听歌,看看书,好好的治愈自己。当她再次登上讲台的时候,她又是那个学生心中活力满满的“美宝”。
陈美思一直在向她心中的“优秀老师”靠近,她满怀着对“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的热情,给枯燥反复的课堂的课堂加入她自己的活力。“亦师亦友”是她的目标,在“良师”与“益友”之间,她一直在寻找那个平衡点!